为什么日本的拉面这么受海外游客的欢迎呢?
首先一个不得不提的原因就是日元贬值。
同样的一份日本拉面在纽约要5000多日元(250元)才能吃到,但是在日本基本1000~2000日元就足够。
2024年12月3日日本“大众美食网”ぐるなび选出的「今年の一皿」是鳗鱼饭。
同时去年新增了一个奖项叫做“Inbound Award”可以理解为入境奖,获奖的是“プレミアム”なラーメン:“高级 ”拉面。
这个拉面有多高级呢?
首先这个高级拉面不是指某一家拉面店的拉面,而是指选择了高级食材、价格较高的(咳咳,面向海外游客的)豪华版大拉面。
比如东京「Japanese Soba Noodles蔦」推出的和牛拉面套餐,用走地鸡和蛤蜊熬煮出的汤头配面, 再加上和牛寿喜烧和松露的小菜,总共价值4000日元(200元)一份。
据说这家店曾经一份面是800日元(40元),后来因为调整食材所以价格上涨,现在基本来店里吃拉面的8成都是观光客。
诸如此类的拉面店最近在东京、大阪等观光热门城市还是挺多的,价格一般都要2000日元以上。
(2000日元一份)
在日本生活了10多年的我,对于拉面的价值感还停留在1000日元(50元)以下。真的有人花200元钱吃拉面?不知道这些人里有多少是中国人?很好奇国内大家来日本会选择吃这么贵的一碗拉面吗?
如果是欧美人群的话我能理解,毕竟现在这个汇率,花美元在日本吃吃喝喝真的就跟不要钱似的。
看到这,有一些朋友可能要问了:拉面,不是中国料理吗?为什么成了日本的特色料理了?
拉面的中国起源
中国是面条的发源地,考古证据显示,早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黄河流域已有用小米制作的面条(青海喇家遗址出土)。唐宋时期,面条制作技术成熟,出现了拉面、刀削面等多种形态。
日本拉面的雏形
现代意义上的拉面(ラーメン)雏形出现于江户时代(17-19世纪),由中国儒学家朱舜水将中式汤面带入日本。明治维新后,横滨、神户等港口城市的华人社区开始出现中華そば(中华荞麦面),成为现在日本拉面的前身。
1910年(明治43年),日本第一家拉面专门店“来々軒”在东京浅草开业,开始提供针对日本人口味改良的拉面。从这一时期起,以鸡骨熬制的汤底加入酱油的日本独特拉面风格逐渐确立。
日本拉面的发展
二战后,日本粮食短缺,美国进口小麦催生了廉价面食的普及。拉面因其高性价比成为大众食品,街头摊贩(屋台)推动其平民化。
1958年(昭和33年),日清食品的创始人安藤百福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方便拉面——“鸡汤拉面”(チキンラーメン)。这一发明使得人们可以在家中轻松享用拉面,从而大大推动了拉面的普及。
而后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饮食的要求也有了地域性的变化,日本拉面的汤头也丰富了起来。北海道札幌味噌拉面、九州豚骨拉面、东京酱油拉面等地方流派形成,融合当地食材的同时再加上不同地区面条的碱水比例、揉面手法、汤头熬制时间(如豚骨汤需20小时以上)均发展出独特标准。
如今的日本拉面从汤头上主要有豚骨、味增、酱油、盐(鸡汤)几种口味,特殊一些的还有チゲ(辣白菜)、咖喱等。
拉面用到的面也叫中華そば,是一种黄色的面条,和乌冬、荞麦一样在超市也能随时买到。之所以是黄色的主要是因为里面使用了碱水,而且碱水的多少也会对面的劲道有影响。
拉面的面条可以根据粗细、形状、含水率以及卷曲程度进行分类,并根据汤底和地区特色进行选择搭配。
按粗细分的话有:
极细面(日语叫極細麺),博多拉面中常见。形状又细又直,含水量低很容易吸汤汁。和豚骨拉面很搭,煮的时间不用太长。
细面(日语叫細麺)比如旭川拉面、酱油拉面中常见。这种面虽然很细但是比上面的极细面略粗一些也略有嚼劲,适合搭配酱油和鸡汤拉面这些清淡汤头。
中细面,比如东京拉面(東京ラーメン)、盐拉面(鸡汤之类的塩ラーメン)它的粗细和柔软度都适中,很容易与任何汤搭配,常用于酱油拉面和海鲜类拉面。
中粗面条(日语叫中太麺),比如札幌拉面等。这种面条比较硬一些,吃的时候能把汤汁一起吸入口中,非常适合味增和浓郁的猪骨酱油汤头的拉面。
粗面(日语叫太麺)比如喜多方拉面。这种面有嚼劲,能感觉得到面是面汤是汤,适合浓口味和蘸面。
特粗面(日语叫極太麺),最常见的就是台湾拌面(台湾まぜそば)咱也不知道台湾有没有这个吃法。
从我自己的个人感受上来说这个特粗面和我在国内吃的手擀面、炸酱面用的面粗细差不多。是所有面中最有嚼劲的,很适合浓郁蘸酱类的拉面,比如拌面。
除了粗细以外还有加水多少、直面还是卷面之分。
别小看这个外表,卷面像方便面的感觉,因为表面凹凸不平所以能更好地吸收汤汁,适合味增和清淡汤头的拉面。而直面的话表面会带汤汁,更适合搭配浓郁汤头的拉面。
为什么日本拉面在海外很有名?
1、日本拉面风格多
上面也给大家介绍了不同的汤头和不同的面如何搭配,再加上每个地区的食材特点可以说全日本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拉面风格。
(朝日小学生新闻,因为后台压缩了所以看不清,想要原图可以戳我)
2、日本拉面的全球扩张
这些年很多日本拉面店开始扩张到了海外,比如一风堂在美国、欧洲、亚洲;一岚拉面在中国、美国;火头山在加拿大、东南亚等这些店铺的全球扩张也让很多欧美人了解了日本的拉面文化。
3、日本文化和拉面的互动
在很多动漫、日剧中吃拉面也是经常出现的画面,《火影忍者》中漩涡鸣人对一乐拉面的痴迷、《深夜食堂》等作品将拉面塑造为“治愈系”饮食符号等。
再加上东京的一家拉面店“蔦”(Tsuta)成为全球首家米其林星级拉面店(2015年),打破“拉面=廉价”的刻板印象。也让拉面逐渐称为了日本料理中重要的一员。
除此以外还有社交媒体的发展,很多海外游客在日本吃拉面后上传的vlog、笔记等被更多人看到,也带动了更多人来日本旅游时想去尝一尝网红拉面等。
最后还有文章开头提到的日元贬值带动的日本入境游人数上涨等等原因。
日本拉面的成功本质上是文化再创造的典范:它源于于中国面食,却通过本土化改良、产业化运作和文化包装,演变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日本名片”。
其实你只要吃过日本拉面就会知道,日本拉面≠中国拉面了,无论是汤头、还是面、还是搭配,两个国家的“拉面”已经是不同的美食了。
吃多了日本的中華そば式的拉面,偶尔还是会很怀念以前国内中学门口的那家只有三张桌子几把板凳的小拉面店里,一碗牛肉拉面多撒些香菜后卷着牛肉吃在嘴里那一口口碱水面的滋味。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